" />

名家名著

著名学者

首页 > 名家名著 > 著名学者 >

吕叔湘


吕叔湘(1904-1998),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名誉所长。
 
吕叔湘先生1904年12月24日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县。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曾在丹阳县立中学、苏州中学等校任教。1936年考取江苏省公费赴英国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后又任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以及开明书店编辑等职。解放后,1950年至1952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东欧交换生语文专修班主任。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1978年至1985年任《中国语文》杂志主编,1980年至1985年任中国语言学会会长。1980年当选为美国语言学会荣誉会员。1987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954年至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64年起历任第三、四、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任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委员。1998年4月9日在北京病逝。
 
吕叔湘先生七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一直孜孜不倦地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共出版专著和编译二十余种,发表论文和其他文章六百余篇,已编成《吕叔湘文集》六卷、《吕叔湘全集》十九卷,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和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内容涉及一般语言学、汉语研究、文字改革、语文教学、写作和文风、词典编纂、古籍整理等广泛的领域。
 
吕叔湘先生的研究重点是汉语语法。现代汉语方面的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语法学习》、《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等。《中国文法要略》全书分三卷,上卷“词句论”主要讲词和句子的类别和结构,集中体现了全书的语法体系。中下卷是“表达论”,又分“范畴”(中卷)和“关系”(下卷)两部分,前者讨论数量、指称、方所、时间、语气等语义范畴的表达方式,后者论述异同-高下、同时-先后、假设-推论等各种关系的表达方式。朱德熙先生认为上卷讨论句子和词组之间的变换关系相当深入,“是研究汉语句法结构变换关系的先驱”,下卷以语义为纲描写汉语句法,“是迄今为止对汉语句法全面进行语义分析的唯一著作”。《语法修辞讲话》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社会语文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一部著作,全书分为六讲,依次是:语法的基本知识、词汇、虚字、结构、表达、标点。这部著作最大的特色是把语法、修辞、逻辑结合起来讲解,举出当时流行的主要语病,有针对性地加以解释说明,开创了语法修辞教学和逻辑语言学习的基本模式。《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收集了吕先生最重要的语法专题研究论文。《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一文对汉语语法学史上各家关于词类问题的学说做了系统的分析比较,对划分词类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全面论述,文中提出的“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特点来分的”、“词有定类,类有定词,跨类不能太多”、“结构关系宜于用来做主要的分类标准”等原则,成为此后数十年间汉语学界的共识;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方法引入汉语学界,引起一场方法论的讨论,《关于“语言单位的同一性”等等》对“同一性原则”在汉语语素、词、结构各级语法单位中的技术性应用作了全面、深入的研讨,成为中国语法学界探讨结构主义方法最具理论深度的论文;《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首次讨论了现代汉语的双音化倾向,指出双音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对双音化倾向的原因、音节和词的关系、音节伸缩的修辞作用等问题都做了深入的讨论,对汉语的构词法以及词的划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见解,开创了汉语语法韵律研究的新领域;吕先生晚年发表的积数十年经验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从单位、分类、结构三大方面全面评议汉语语法各个层面存在的问题,讨论可能的处理方案,指出人们很少考虑过的若干新的思路和研究课题,直至今日仍然是纲领性的著作。吕叔湘先生参与撰述并审订了《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直接参加了“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制订工作,主编了我国第一部语法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这些著作引例弘富,分析精当,在汉语语法体系建设以及理论和方法上都具有开创意义,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最有影响的重要成果。
 
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近代汉语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从四十年代开始发表的专题论文到八十年代出版的《近代汉语指代词》(江蓝生补)等论著代表了吕叔湘先生在近代汉语研究方面的总体成就。吕先生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采用比较的方法,不仅有历史的比较,而且有与方言和外语的比较,例证丰富,分析详尽,填补了白话语法研究的空白,也具有方法论上的示范作用。吕先生在古代汉语方面的著作有《文言虚字》、《开明文言读本》(与叶圣陶、朱自清合著)等。
 
吕叔湘先生是我国最具社会影响的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的前期主编。《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以前的汉语辞书都是以文言为主,没有人做过收普通话词汇、用普通话解释、举普通话例子的新型汉语辞书工作。从选词的原则,到如何处理词的语法信息,直到字头与词目的排列,以及标音方法等等,都没有现成的办法可资参照,吕先生以语言学家的卓识首创性地确定了这些基本原则。吕叔湘先生为《现代汉语词典》拟订了详备的“编写细则”,精心组织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而且亲自编写、审定条目,这部词典凝聚了吕先生作为语言学家的经验智慧以及汗水和心血。
 
作为我国语言学界的领袖之一,吕叔湘先生直接主持和参与了许多重大语文活动和语文工作计划的制订。他关于语文工作的许多论述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1980年吕叔湘先生在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大会开幕式上做的《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前进》的学术报告中,提出要处理好中和外的关系、虚和实的关系、动和静的关系、通和专的关系,这是他数十年从事语文工作的经验总结,也为我国语言学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吕叔湘先生治学态度十分严谨,他在晚年一份自述的简历中总结为“强调广搜事例,归纳条理,反对摭拾新奇,游谈无根”。综观吕叔湘先生一生的论著,无论是长篇巨著,还是单篇短文,都是他所倡导的务实精神的良好体现。吕叔湘先生历来重视语言实际的研究,他的语法著作总是从具体的语言材料出发,努力探索汉语的特点和规律;他不仅注重对中国语言学传统的继承,而且积极引进和研究国外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用以解决汉语问题;在研究方法上重视语言的古今比较和中外对比,在更广阔的视野里揭示汉语的规律。
 
吕叔湘先生重视语文教学,积极普及语文知识。1951年与朱德熙先生合作撰写的《语法修辞讲话》,评论报刊语文失误,解释说明语法常识,在《人民日报》上分期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单行本出版后重印多次,发行量在一百万次以上。作为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第一任会长,吕叔湘先生十分关注中学语文教学,他所提出的有关语文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视。1985年元旦,80岁高龄的吕叔湘先生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一文,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角度启发青年关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汉语文问题。早在建国初期,他就是我国第一部宪法起草委员会的顾问,全程参与了宪法的文字工作;六届人大召开之前,年近八旬的吕先生又为建国以来宪法最重要的一次修改不辞劳苦,推敲字句。作为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和中央文献研究室顾问,吕先生还为许多重要的法律条文以及若干党内文献的文字内容提出了重要建议。
 
吕叔湘先生一向关心青年,对他们寄予厚望。1983年吕叔湘先生捐献多年积蓄的六万元设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1987年,他又把荣获首次吴玉章奖特等奖的奖金转为青年语言学家奖金。几十年间,吕叔湘先生通过做报告、通信、个别谈话、修改文章等方式与中青年语文工作者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帮助他们成长。
 
吕叔湘先生为人正直,品德高尚,一生追求进步。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也具有极高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他年轻时赴英国留学选择了图书馆专业,就是因为深感祖国当时文化事业的落后,要通过图书馆工作发展祖国的文化事业;直到晚年,他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的建立倾注了大量心血。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吕叔湘先生就提出入党申请。1986年,他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吕叔湘先生一生俭朴,清正无私,在他1993年写下的遗嘱中他表示:丧事从简,捐献角膜,遗体交医学解剖,骨灰埋葬后不作任何标记。他崇高的风尚赢得了广泛的敬重。
 
吕叔湘先生一生所留下的著述是我国文化事业的宝藏,他树立的良好风范是后学永远的楷模。

 
    吕叔湘先生年表(1904-1998)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甲辰) 1岁 
    12月24日(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县城内新桥西街柴家弄的一户商人家里。 
1915年(民国四年 乙卯) 11岁  
    考入丹阳县高等小学。  
1918年(民国七年  戊午) 14岁 
    考入江苏省常州 江苏省立第五中学。   
1922年(民国十一年  壬戌) 18岁 
    毕业于第五中学,考取国立东南大学。 
1926年(民国十五年  丙寅) 22岁 
    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先后在丹阳县立中学、苏州中学、安徽省第五中学等校任教。主要教英文,兼授国文文法,以《马氏文通》为教材,根据需要,并与同事编著《高中英文选》。 
1926年至1935年(民国十五年至民国二十四年)  22岁至31岁 
    先后在丹阳县立中学、安徽省第五中学、江苏省苏州中学等校任教。教课之余,翻译R.R.Marett的《人类学》和R.H.Lowie的《文明与野蛮》两本书。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丙子) 32岁 
    考取江苏省公费赴英国留学。2月启程赴英,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学习。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  戊寅) 34岁 
    自英返国。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 已卯)35岁 
    论文《中国话里的主词及其他》在《今日评论》发表。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  庚辰)36岁 
    离开昆明去成都,任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从本年起,为《国文月刊》撰稿。先生有《未知称代和任指称代》、《全体和部分》两文分别发表于该刊创刊号和第1卷第2期。 
    论文《释您俺咱喒附论“们”字》、《论汉语第三身代词(英文)》、《释景德传灯录中“在”、“着”二助词》分别刊于《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卷第2期、第3期。 
1941年(民国三十年  辛巳)37岁 
    论文《论毋与勿》发表于《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第1卷第3期。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  壬午)38岁 
    任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大学教授。 
    《中国文法要略》(上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论文《相字偏指释例》,刊于《金陵、齐鲁、华西大学中国文化汇刊》第2卷。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  癸未)39岁 
    《文言虚字》、《笔记文选读》、《中国人学英文》以及译文《石榴树》(即《我叫阿拉木》)陆续在叶圣陶主编的《中学生》和叶圣陶、宋云杉主编的《国文杂志》或全部或部分发表。 
    译著《石榴树》由开明书店出版。 
    论文《否定词》,刊《国文月刊》第24期;《“见”字之指代作用》、《论“底”、“地”之辩及“底”字的由来》,刊《金陵、齐鲁、华西大学中国文化汇刊》第3卷。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  甲申)40岁 
    《中国文法要略》中卷、下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文言虚字》在开明书店出版。 
    译著《沙漠革命记》(T.E.Lawrence作)在成都建国书店出版。 
    论文《比较句》,刊《国文月刊》第25期;《合条件观念有关的句法》,刊《国文杂志》第3卷第1、2期、1945年第3卷第3期;《文言和白话》,刊《国文杂志》第3卷第1期;《与动词后“得”与“不”有关之词序问题》、《“个”字的应用范围,附论单位词前“一”字的脱落》,均刊于《金陵、齐鲁、华西大学中国文化汇刊》第4卷。 
    《笔记文选读》由文光书店出版。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  乙酉)41岁 
    论文《将无同》、《莫须有》以及《语文杂记》即“语法札记”分别刊于《国文杂志》第3卷第3-4期。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  丙戌)42岁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金陵大学迁回南京。 
    译著中篇小说集《飞行人》由文光书店出版。 
    《从主语、宾语的分别谈国语句子的分析》,刊《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 
    论文《汉字和拼音字的比较》、《诸家英译中国诗杂论》、《一不作,二不休》分别刊于《国文杂志》第3卷第5-6期,《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6卷和《国文月刊》第43、44期。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  丁亥)43岁 
    在南京金陵大学任教。 
    《中国人学英文》由开明书店出版。这本书针对中国人学英语的难处,讲解有所侧重,对自学英语者很有启发。1961年修订,1980年重订,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重订本改名为《中国人学英语》,收入《英语自学丛书》。 
    是年,叶圣陶约请吕叔湘与朱自清参加开明书店的高中国文读本的编辑工作。先生建议把语体文和文言文分开,编成两套,得到采纳。 
    专著《开明中等英文法》由开明书店出版。 
    译著《妈妈的银行存款》、《南洋土人逛纽约》,由开明书店出版。《伊坦·弗洛美》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论文《丹阳话里的联词变调》,刊《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7卷;《“这”、“那”考原》,刊《国文月刊》第61期。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  戊子)44岁 
     与叶圣陶、朱自清合编的《开明新编高级中等国文读本》,由开明书店出版。这套课本拟编六册,1948-1949年编出两册。 
    与朱自清、叶圣陶合编的《开明文言读本》,共三册,由开明书店出版。 
    编辑《英华集》(《中诗英译比录》)由正中书局出版。1980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重版。 
    译著《大的和小的》、《和父亲一块过日子》、《莫特先生在法国》(《莫特一家在法国》)、《母亲和她的房客们》由开明书店出版。 
    论文《“把”字用法的研究》,刊《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8卷。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己丑)45岁 
    在上海开明书店任职。 
    译著《马路边上的人(独幕剧选)》,开明书店出版。 
    论文《说代词语尾“家”》,刊《国文月刊》第82期;《说“们”》,刊《国文月刊》第79、80 期。 
1950年(庚寅) 46岁 
    应清华大学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同时兼任东欧交换生语文专修班主任。定居北京。 
    本年,应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之约,审读《初级中学语文课本》。 
    专著《开明文言读本导言》、《中国字》由开明书店出版。 
1951年(辛卯)47岁 
    6月6日,《语法修辞讲话》(署吕叔湘、朱德熙)在《人民日报》上开始连载,至12月15日,全文刊载完毕。 
    专著《习作评改》(与周振甫合著),开明书店出版。
1952年(壬辰)48岁 
    本年,教育部以华西、东北、华东为重点,进行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先生被调至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任研究员,副所长。不久,又兼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语法修辞讲话》由开明书店出版。 
    本年,参与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的《语法讲话》的撰写工作。这个《讲话》自7月起在《中国语文》上连载。 
1953年(癸巳)49岁 
    参加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访问苏联语言学界,时为2月至 5月。 
    专著《语法学习》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列入“《语文学习》丛书”,正式出版。《〈语法修辞讲话〉正误练习》(与朱德熙合作),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954年(甲午) 50岁 
    1月,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增聘为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委员。 
    自本月起,任《中国语文》编辑委员会委员。 
    3月,与叶圣陶一起,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工作,任语文顾问。 
    7月,出席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举行的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并作了《区别汉语词类的原则问题》的报告。 
    12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本年,《语法学习》一书,由太原信一、伊地智善继译成日文,书名改为《中国文法学习》。 
    同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兼课讲授《马氏文通》。 
    论文《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刊《中国语文》第9、10期。 
1955年(乙未) 51岁 
    1月,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词汇研究部主任。 
    5月,出任《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副主任 。 
    6月,原属文改会的《中国语文》杂志,由语言研究所接办, 吕叔湘仍任编委。 
    10月13日,出席文改会第三次全委会议,讨论《汉字简化方案》,准备提交全国文字改革会议通过。 
    10月15日至23日,出席教育部、文改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25至31日,出席中国科学院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并与罗常培联名在会上作《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的主题报告。会后,中科院根据会议,积极进行筹组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和词典计划委员会。先生任词典计划委员会委员。 
    专著《汉语语法论文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1956年(丙申) 52岁 
    1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陈毅副总理兼主任,先生被任命为委员。 
    自5月起,审订人教社汉语编辑室编的初中《汉语》课本。 
    7月出席27日至8月1日在青岛召开的语法座谈会并讲话。 
    本年,国务院主持制定科学研究十二年发展规划,先生起草其中的语言学的发展规划。 
    专著《中国文法要略》(修订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论文《现代汉语规范问题》,署名罗常培,吕叔湘,刊《语言研究》第1期;《助词说略》,署名吕叔湘、孙德宣,刊《中国语文》第6期。 
1957年(丁酉) 53岁 
    5月6日,文改会召开第42次常务(扩大)会议,与韦悫、丁西林、王力、林汉达、陆志韦、罗常培、黎锦熙、叶籁士、周有光、倪海曙等11人组成拼音化临时委员会。 
    9月8日,参加浦江清(8月31日逝世)追悼会,并致悼词。不久,接受了编校《浦江清文录》的任务。 
    论文《试说表概数的“来”》刊《中国语文》第4期;《再说“来”,以及“多”和“半”》刊《中国语文》第9期。 
1958年(戊戌) 54岁 
    3月13日,文改会召开第49次常务(扩大)会议,推定先生和陆志韦拟订按词分写暂行规则,提交拼音方案委员会讨论。 
    12月,罗常培逝世。语言研究所的行政工作由吕叔湘主持。 
1959年(己亥) 55岁 
    12月13日,出席中科院语言研究所纪念罗常培逝世一周年大会。 
    论文《十年来的汉语研究》,刊《科学通报》第2、3期;《谈谈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刊《人民日报》11月26日;《汉语里“词”的问题概述》,收入《汉语语法论文集》时, 吕叔湘加注:“为苏联《语言学问题》杂志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作”。俄语译文载该刊第9期。 
1960年(庚子) 56岁 
    4月,出席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作题为《发挥汉语拼音方案的巨大力量,在语文教学上实现多快好省》的发言。刊于4月6日《光明日报》。 
    12月,参加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会举行的第三次扩大会议,并作发言。这个发言以《关于汉语词典的编辑工作》为题,后分别刊于《新建设》1961年第1期和《中国语文》1961年第3期。任《现代汉语词典》前期主编。(“前期”指1960-1962)。 
1961年(辛丑) 57岁 
    3月,担任新的一届《中国语文》编委会编委。 
    本年,参与撰述并审订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署名丁声树、吕叔湘、李荣、孙德宣、管燮初、傅婧、黄盛璋、陈治文。 
    这部《语法讲话》后来由日本学者实藤惠秀和北浦藤郎合译为日文,书名改为《中国语文法讲话》。 
    本年,应王力之约,为其审阅所著《古代汉语》教材。 
    论文《汉语研究工作者的当前任务》,刊《中国语文》第4期。 
1962年(壬寅)58岁 
    2月,为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四周年,在《文字改革》发表《从汉语拼音方案想到语言教学》。 
    3月,应邀到北京景山学校讲学。这次讲话,后来以《谈语言的学习和教学》为题,全文刊于《文字改革》第12期。 
    9月,应邀到中华函授学校创办的《语文学习讲座》授课。 
      10月17日,文改会组成修订简化汉字七人小组,根据多方面的意见,研究修订《简化汉字方案》,先生为七人小组成员。 
    论文《说“自由”和“粘着”》,刊《中国语文》第1期;《从汉语拼音方案想到语言教学》,刊《文字改革》第2期;《现代汉语里的单音节和双音节》,刊《争鸣》第2期;《再论拼音字母和语言教学》,刊《文字改革》第10期;《关于“语言单位的同一性”等等》补订,分刊于《中国语文》第11、12期。 
1963年(癸卯)59岁 
    1至3月,从事修订《简化汉字方案》的工作。 
    本年,应人民教育出版社之请为新编十二年制中小学审阅教材。 
    论文《时间·地点·数目》,刊《文字改革》第2期;《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刊《中国语文》第1期 ;《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刊《文字改革》第4期。 
1964年(甲辰) 60岁 
    《文字改革》开始连载先生的《语文常谈》,时为1-8月及次年的1-8月。《语文常谈》,1980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1965年(乙巳) 61岁 
    6月12日,参加人名地名译写统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论文《形容词使用情况的一个考察》,刊《中国语文》第6期;《试论非谓形容词》,署名吕叔湘、饶长溶,刊《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 
    专著《文言虚词例解》,署名吕叔湘、徐仲华,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1966至1976年 62岁至72岁 
    文革时期,十年动乱,不得不被迫放下自己所倾心热爱的语言研究工作。 
    这期间主要活动就是自己读点书,有时逛逛书店。为朋友或后学看看文稿。 
    整理自己部分藏书,捐赠给家乡学校,并捐款支持家乡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1973年,美籍华人学者、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回国观光探亲。周恩来总理会见了赵元任一行。吕先生陪同接见。参加会见的还有丁声树、王力、李荣。 
    后来在有限的条件下,研究家乡方言。“文革”结束后,先后在《方言》杂志发表《丹阳方言的声调系统》、《丹阳方言的指代词》。 
    吕叔湘和几位同志代中华书局校勘标点本《资治通鉴》的标点,后来把其中有代表性的130多条分30类,写成《〈资治通鉴〉标点琐议》。 
    在此期间,还就古籍标点问题作了研究,写成文章。这就是后来发表在《语文学习》(上海)1977年第1期上的《谈标点古书》和发表在《文献》丛刊第13辑的《标点古书不可掉以轻心》。 
    1983年,先生选编《语文论集》时,将以上两文合在一起,题为《标点古书二题》。 
    1975年前后,语言研究所开始恢复研究工作。该所汉语研究室曾经酝酿写作一本《现代汉语语法》。先生接受委托起草一个提纲。后来计划改变,起草的《现代汉语语法提纲》的部分内容,或征得作者同意,或经过作者的整理和补充,陆续发表。如《歧义类例》刊于《中国语文》1984年第5期;《疑问·否定·肯定》,刊于《中国语文》1985年第4期。 
    1974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文革”期间,先生语言学研究的著作,公开发表的有《单音形容词用法研究》一篇。 
1977年(丁巳) 73岁 
    5月5日,应邀到北京语言学院讲演,题为《通过对比研究词法》。刊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与研究》试刊第2辑。 
    本年,应聘任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十年制中小学教材顾问。 
1978年(戊午) 74岁 
    2月12日访叶圣陶,谈《中国语文》复刊事。复刊后的《中国语文》由吕叔湘任主编。 
    本月,出席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并当选五届全国人大常委、法制委员会委员。 
    3月16日,《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在我国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 
    21-24日,社科院召集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先生与石明远主持。叶圣陶、唐兰、丁声树等先生参加。 
    4月14日-20日,《中国语文》编辑部在苏州召开了语文工作者批判“两个估计”、商讨语言学科发展规划座谈会。吕叔湘出席并主持座谈会。 
    5月1日,应邀到芜湖市出席安徽省语言学会第二次理事会,作学术报告。18-25日,以中国文改会副主任的身份出席该会在江苏吴县召开的南方方言区推广普通话座谈会。 
    6月15日,作《语法修辞讲话》“再版前言”。(与朱德熙合著) 
    9月5日-6日出席并主持语言所和《中国语文》编辑部召开的北京地区中学语文教学问题座谈会。先生以《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意见》为题作了总结发言,刊于《关于语文教学问题》。 
    本年,社科院研究生院招收语言专业硕士研究生。吕叔湘兼该研究生院语言学系系主任、教授。 
    著作《漫谈语法研究》,刊《中国语文》第1期;《读报随笔》,刊《新闻战线》第1期;《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刊《江苏师院学报》第2期;《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刊《安徽师大学报》第2期;《关于语文教学的几点意见》,刊《中国语文》第4期;《〈文言读本〉前言》,署名叶圣陶、吕叔湘。该《读本》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 
1979年(己未)75岁 
    12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被选为会长,并发表《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的讲话(刊于《语文学习》第1期)。 
    本年《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创刊,应聘为两刊顾问。 
    专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本年,《文言虚字》、《语法修辞讲话》(朱德熙合著)分别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重印或重版。作者分别写了“重印题记”或“再版前言”。 
    曾任前期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1973年曾出“试用本”内部发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署名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本年12月,与丁声树等编撰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在商务印书馆重版。译著《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在商务印书馆出版。       
1980年(庚申) 76岁 
    文改会决定将文字改革出版社扩大为语文出版社,吕叔湘出任首任社长。 
    7月11至14日,中国语言学会筹备会议在北京举行。吕叔湘出席会议。 
    8月18日,作《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20日,与叶圣陶、胡愈之等15人发起庆祝王力先生学术活动50周年座谈会,该会由中国文改会主持,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 
    本月,《汉语大辞典》第二次编委会在杭州举行。作为该辞典编委会首席顾问的 吕叔湘出席会议并发表了《辞书工作的艰苦与愉悦》的讲话。 
    9月2日,在出席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得悉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大连开会时,与会人员颇受旅馆人员的轻视与折磨一事,遂同叶圣陶、苏步清等致函《人民日报》,呼吁社会各界人士把尊师爱生口号变成事实。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这封信。 
    10月21-27日,出席在武汉举行的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大会,并在开幕式上作了《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前进》的学术报告。会议期间,还应邀到华中师院讲学。26日,大会举行闭幕式,当选为中国语言学会会长,致闭幕词。 
    12月,《文言读本》修订本,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署名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这是他们在40年代编写的《开明文言读本》的改编本。与叶圣陶联名为该书写了“前言”。 
    同年,受聘为美国语言学会名誉会员。同时,美国语言学杂志《中国语言学报》还聘先生任副主任。 
    同年,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本年,应聘任《汉语学习》、《中学语文》、《语文学习与研究》等杂志的顾问。 
    专著《语文常谈》,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香港三联书店出版。 
    论文《丹阳方言的声调系统》、《丹阳方言的指代词》,分刊《方言》第2期、4期;《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刊《语文学习》第1期; 
1981年(辛酉)77岁 
    3月23-24日,主持召开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中国语言学会学术委员会和《中国语言学报》编委会。 
    27日,应邀参加北京市语言学会成立大会,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的讲话。同时被聘为该学会顾问。 
    5月,美籍华人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应先生之邀回国访问。赵元任在京期间, 吕叔湘为其组织了座谈会,陪同参加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的会见;参加了6月10日北京大学为授予赵名誉教授的称号而举行的仪式;宴请赵先生及其随行亲属。20日,应邀在北京市语言学会举办的“现代汉语讲座”中作《怎样跟中学生讲语法》的报告。28日至下月2日,参加语言所现代汉语研究室在密云主办的“语法学术报告会”,并在会议开始和结束时讲了话(《中国语文》1981年第5期)。 
    7月2日至12日,参加在哈尔滨举行的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并作了《语法体系及其他》的发言。这是建国以来我国语法学界第二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会,来自26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近200人。13日,先生以文改会副主任的身份出席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高等院校文字改革学会成立大会并讲话。 
    本月,为华中工学院主办的《语言研究》创刊题词:“语言的研究不应局限于语言本身,也要研究人们怎样使用语言,研究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10月10日至16日,在成都主持中国语言学会首届年会,致开幕词和闭幕词。 
    12月3日,与叶圣陶、斯霞等共同向人大会议提出两项提案:一是农村推行扫除文盲;二是加强推广普通话。 
    著作《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前进》,刊《中国语文》第1期;《关于中学语文教材的几个问题》,刊《中学语文教学》第1期。 
1982年(壬戌) 78岁 
    6月8日,主持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决定由吕叔湘等7人组成筹备小组,接受《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关于协助该会组织力量编写“语言文字卷”的意见。25-28日,出席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研究室和《中国语文》社联合主办的学术报告会,并提交了《狙公赋芧和语法分析》的论文。 
    11月22日,应邀出席《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召开的“怎样开创中学语文教学新局面”座谈会并讲话。 
    40年代的专著《中国文法要略》作为“汉语语法丛书”之八,本年由商务印书馆出新一版。 吕叔湘写了《重印题记》。 
1983年(癸亥) 79岁 
    2月10日,为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公布25周年,《人民日报》发表先生《〈汉语拼音方案〉是最佳方案》一文。同日,出席全国政协、文改会、教育部联合召开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公布25周年座谈会。 
    3月5日,教育部邀请部分语言文字专家及热心推广普通话的知名人士,座谈如何进一步做好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先生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 
    4月先生捐赠多年的积蓄6万元,作为中国社科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的基金。 
    7月,《吕叔湘语文论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8月14日,会见应邀回国访问的著名美籍语言学家李方桂,参加会见的还有王力、李荣等。 
    本年,当选为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参与领导全国语言学学科“六五”规划会议。 
    同年,先生改任语言研究所名誉所长 。 
    专著《中级英语语法》,汉语本,陈芳译,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译著《吕叔湘译文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1984年(甲子) 80岁 
    1月,建议创建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向国务院呈报《关于建立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报告》。3月6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建立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批复》,同意建立语用所,由社科院和文改会双重领导,以社科院为主。 
    2月,《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编委会成立,先生应聘为顾问。本月,译著《文明与野蛮》由三联书店出版。 
    26日,作《近代汉语指代词》序。 
    专著《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6月1日,出席《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并讲话。会上,为该刊题辞:“务实。”12日,出席《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庆祝创刊五周年座谈会并讲话。先生为该刊题辞:“学者之良师,教师之益友。” 
    7月17日至21日,“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在吉林延吉举行,先生送交论文《歧义类例》。 
    8月1日至5日,黑龙江省“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汇报会在佳木斯举行,应邀到会并在会上作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的重大意义》的发言。 
    24日,国务院任命文改会新的领导成员,吕叔湘改任文改会顾问。 
    9月25日,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在京成立,应邀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 
    本年,吕叔湘80岁,首都语文界开庆祝会,叶圣陶等参加。 
    《语文杂记》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5年(乙丑) 81岁 
    4月19日,偕夫人抵香港访问。21日,出席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举行的欢迎茶会。23日,以《漫谈语言研究》为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师生讲演。25日,应邀为香港大学语文研习所作讲演,题为《普通话书面语的教学》。27日,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举办公开讲座, 吕叔湘主讲,题目是:《汉语语法的灵活性和节约性》。 
    5月1日至5日,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和香港五所大专院校联合举办“普通话教学与测试研讨会”,先生应邀出席,并于2日在会上宣读论文,题为《普通话书面语的教学》。 
    8月10日,向丹阳县中学捐赠书刊200多种。13日至17日,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并提交论文《含动补结构的句子的语义分析》 
    10月,出席在烟台举行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的定稿会议,还为该卷撰写卷首专文《语言和语言研究》。 
    本年,《中国语文》第1、2期出刊《庆祝吕叔湘先生从事语言教学与研究六十年》专号,发表李荣、朱德熙、俞敏、王力等24人的学术论文,同时发表吕必松撰《吕叔湘先生传略》和《吕叔湘先生著作系年》(未署名)。该纪念论文集1985年6月由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年,《中学语文教学》第3期,在《祝贺吕叔湘先生从事语言教学与研究60年》的标题下,刊发先生《语文改革运动的前因后果》,同时发表钟慧《吕叔湘先生与语文教学》。 
    专著《近代汉语指代词》,7月在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这是40年代他的旧著,1983年由江蓝生补充、整理,再经吕叔湘调整后付梓。 
1986年(丙寅)  82岁 
    1月,出席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5月,作《悼念王力教授》。 
    9月,首届青年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在武汉举行, 吕叔湘作书面发言。 
    12月,出席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并发言。 
    本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应聘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顾问。 
    译著《句法理论基础》,与黄国营合作,在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出版。 
    编著《马氏文通》读本,与王海棻合作,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论文《漫谈语法研究》,刊《中国语文天地》第1期;《汉语句法的灵活性》,刊《中国语文》第1期;《主谓谓语句举例》,刊《中国语文》第5期;《语法研究的对象》,刊《语文研究》第4期。 
1987年(丁卯)83岁 
    3月下旬,赴香港接受香港中文大学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26日,参加香港中文大学的第33届颁受荣誉学位典礼。29日,偕夫人在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会所与会员座谈并致辞。 
    7月,《吕叔湘论语文教学》一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8月10日,应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并讲话。本月,常州中学80周年校庆,亲笔题辞:“一九一八年,我进常州中学,童伯章校长为我们新生讲校训,两句话,四个字,一曰存诚,一曰能贱。我铭记在心,一生受用。”同月,应邀出席《语文学习》在京召集的座谈会并讲话。 
    10月2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建校50周年座谈大会上,举行了吴玉章奖金首次发奖仪式。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荣获语言文字学特等奖。吕叔湘接受颁奖后代表获奖者讲话,并表示将这次奖金5000元转为社科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 
    《语文近著》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8年(戊辰) 84岁 
    2月27日,参加民进中央召集的“叶圣陶同志追思会”。29日,扶病参加叶圣陶遗体告别仪式。
    5月25日至28日第五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吕叔湘作书面发言(《中国语文》1988年第4期)。 
    10月15日,出席傅懋勣追思会并致辞。26日至31日,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在四川西昌举行。 吕叔湘被选为该会名誉理事长。 
    11月19日,出席国家教委、国家语委联合召集的《汉语拼音方案》公布30周年纪念会并讲话。 
    专著《标点古书评议》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文言读本续编》(与张中行合著),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9年(己巳)85岁 
    4月12日,出席“丁声树 吕叔湘先生学术追思会”,并作了题为《丁声树同志的学风》的发言。 
    7月,《中学语文教学》创刊10年,出刊120期,先生题辞志贺:“《中学语文教学》创刊10年,出版一百廿期,读者逾千万,幼苗蔚成秀木。编者以其创刊之初,余尝参末议,属为一言,以资纪念。亦唯有祝其根植益深,荫蔽亦广而已。适值余病右臂,以左手托右臂为之,殊不成字。八五叟叔湘。” 
    10月28日,叶圣陶诞辰95周年纪念日。先生同冰心、巴金、孙起孟、雷洁琼、赵朴初等28位知名人士共同发起的叶圣陶研究会在北京成立。 
    专著《吕叔湘自选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0年(庚午)86岁 
    本年,接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毛泽东选集》第1-4卷(第二版)的咨询工作。 
    同年,《吕叔湘文集》第1、2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分别收《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 集》(增订本)。 
1991年(辛未) 87岁 
    2月,纪念简化汉字公布35周年,为《语文学习》题辞:“简化汉字的公布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件头等大事。” 
    3月,改任 语文出版社名誉社长。 
    11月13日,《新闻出版报》头版头条《吕叔湘等八位专家呼吁加强国家对语言文字的管理》,指出:“在对外宣传工作中加强国家对语言文字的管理,是一件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大事。” 
1992年(壬申) 88岁 
    3月,国家教委、国家语委在哈尔滨联合召开全国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经验推广工作会议。吕叔湘十分关怀这项教学改革实验,因年事已高,不能出席会议,特为题辞,以示祝贺。全文如下:“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是普及教育的最佳途径。”25日,《中国语言学年鉴》编委会召集在北京的顾问、编委工作会议。先生任编委会首席顾问。为《年鉴》题了书名,并起草了详细的编写体例。 
    4月,中国语文研究40年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吕叔湘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提交了论文《试论含有同一〔-N〕两次出现前后呼应的句子的语义类型》。(《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 
    7月,为纪念语文现代化运动一百周年,《语文建设》发表吕叔湘《试谈语文现代化》。 
    9月20日,北京大学举行朱德熙教授追思会。吕叔湘送去了亲笔书写的挽辞。吕叔湘还为《朱德熙先生纪念文集》(语文出版社1993年第7期)题写了书名。 
    10月,第七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在天津举行,特意为之作书面发言。27至29日,中国辞书学会在京成立,应聘任顾问。本月,再次向丹阳市中学赠书。 
    11月8日,纪念赵元任百年诞辰学术座谈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吕叔湘在书面发言中说:“元任先生的学问广博,这是无人敢否认的。最叫人佩服的是他写的文章无一篇不是实实在在,毫无故弄玄虚的东西。” 
    著作《吕叔湘文集》第3、4两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未晚斋语文漫谈》,由语文出版社出版。 
    译著《吕叔湘译文三种》(英汉对照),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1993年(癸酉) 89岁 
    1月,应邀担任河南教育出版社《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丛书顾问,亲自参与选定作者,题写书名。 
    9月,《语文学习》以“祝贺吕叔湘先生九十华诞”为题,发表专栏文章。 
    10月20日,首都学术界隆重聚会,为先生90华诞举行学术讨论会,孙起孟、胡绳、李荣、张志公、张斌等出席。先生带病出席作简短发言。21日,《光明日报》在1版以《众学者盛赞大师风范,吕叔湘趣谈学术生涯》为题,报道了这次学术讨论会的开幕式概况,《中国语文》1994年第1期发表了长篇综述。为这次学术讨论会,商务印书馆赶印了《中国语文四十年纪念刊文集》,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专门印制了《吕叔湘著作年表(1931-1993)》。 
    著作《吕叔湘文集》第5、6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分别收《语文常谈》、《语文杂记》、《标点古书评议》、《未晚斋语文漫谈》、《未晚斋杂览》和《吕叔湘译文集》。 
1994年(甲戌)90岁 
    3月31日,在俄罗斯科学院年会上,吕叔湘被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6月,因病住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期间为《朱德熙文集》写跋。 
    10月,为纪念叶圣陶100周年诞辰题词追挽。 
1995年以后,因体弱多病,很少参加社会活动。1996年3月因肺部感染住进北京协和医院。 
1998年(戊寅)94岁 
4月9日,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