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离人员

首页 > 研究人员 > 调离人员 >

完权

完权,男,回族,1972年生,江苏省镇江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当代语言学》编辑部主任、副主编,语言所党委委员。硕士就读于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师从学部委员沈家煊先生。2010年起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句法语义研究室,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论文《“的”的性质与功能》入选2012年度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并于2013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在《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当代语言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研究取向以认知功能学派的基本信念为立足点,兼顾类型学、历史语言学乃至形式句法的某些方法。当前的研究兴趣集中于汉语词类包含模式和汉语句式的关系,语用法的语法化,消极修辞和语法,言语互动研究,定语助词的跨语言比较等方面。
 
主要论著目录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5月25日
《陈望道: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6月1日。
《附缀的分布与黏着性 》(第二作者,与陆丙甫合作),《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从皮尔斯符号学到语用整体论》,《当代修辞学》2020年第3期。
《人称代词移指的互动与语用机制》,《世界汉语教学》2019年第4期。
《“之”“者”“而”新解》,(第二作者,与吴怀成、许立群合作),学林出版社2019年版。
《〈认知社会语言学框架〉述评》,《中国语言战略》2018年第2期。
《“的”的性质与功能(增订本)》(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中国语言学文库第三辑),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零句是汉语中语法与社会互动的根本所在》,《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说“的”和“的”字结构》,学林出版社2018年版。
《水桶和探照灯:两种语法知识论》,《中学语文教学》2018年第3期。
《信据力:“呢”的交互主观性》,《语言科学》2018年 第1期。
《“领格表受事”的认知动因》,《中国语文》2017年第3期。
《汉语(交互)主观性表达的句法位置》,《汉语学习》2017年第3期。
《半步跨数载,一抛一捡间》,《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年1 月24 日第003 版。
《“的”的性质与功能》(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言者主语与隐性施行话题》,《世界汉语教学》2016年第4期。
《话语互动中的光杆有定宾语句》,《当代修辞学》2015年第4期。
《作为后置介词的“的”》,《当代语言学》2015年第1期。
《从“复合词连续统”看“的”的隐现》,《语法研究和探索(17)》,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副词问句的语用功能》,《汉语学习》2014年第2期。
《结构助词“底”的语法化环境》,《语法化与语法研究(6)》,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洪宗礼语文情境认知之解析》,《语文教学通讯》2013年第5期。
《事态句中的“的”》,《中国语文》2013年第1期。
《说“惨败”》,《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6期。
《超越区别与描写之争:“的”的认知入场作用》,《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2期。
《指示词定语漂移的篇章认知因素》,《当代语言学》2012年第4期。
《从“词类功能专门化”看“的”和实词的关系》,《语法研究和探索(16)》,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构式语法中的认知音系学〉介绍》,《当代语言学》2011年第1期。
《语篇中的“参照体——目标”构式》,《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6期。
《〈汉语句法的类型转变〉述评》(第二作者),《当代语言学》2010年第3期。
《跨语言词类比较的“阿姆斯特丹模型”》(第一作者,与沈家煊合作),《民族语文》2010年第3期。
《入场理论:认知语法的新进展》,《外国语》2009年第6期。
《连续借代》,《修辞学习》2009年第3期。
《也谈“之字结构”和“之”字的功能》(第二作者,与沈家煊合作),《语言研究》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