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家名著

著名学者

首页 > 名家名著 > 著名学者 >

陆志韦

  陆志韦先生1894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府乌程县(今吴兴县)南浔镇。191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1915年赴美国留学,1920年在芝加哥大学生物学部心理学系毕业,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和燕京大学代理校长、校务委员会主席、校长等职。建国后继续主持燕京大学工作。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陆先生转到语言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并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在此期间,先后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争取留美学生回国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0年11月21日在北京病逝。
 
  陆志韦先生早年即从事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他学识渊博,在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上造诣很深,著作很多。他是我国心理学开创者之一,在这方面的著作有:《中国儿童的无限制联想》、《遗忘的条件》、《订正比纳西蒙测验》、《教育心理学简论》、《心理学上知识问题的比较观》等。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陆先生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转而从事汉语音韵和语法的研究,成为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之一,主要著作有:《古音说略》、《汉语的浊声母》、《诗韵谱》、《说文解字读若音订》、《古官话语音史论文九篇》、《北京话单音词词汇》、《汉语的并立四字格》、《汉语的构词法》等。
 
  陆志韦先生的汉语音韵研究最早集中在中古音方面,代表作有《证广韵五十一声类》、《三四等及所谓“喻化”》、《说文广韵中间声类转变的大势》等长篇论文。这些文章把搜集来的材料参照国内方言、异国译音加以分析,把数理语言学的方法运用于汉语音韵学,超脱了版本等方面的错误,增强了论证的科学性。在上古音研究方面,《古音说略》是他的代表作,全书分十五章,主要内容有:说明古音研究的目的、语音学与古音学的关系;中古阴声字在上古的读音问题;不同收声的各韵部在上古的元音音值;上古声母的大概音值以及有关上古声母的几个特殊问题。充分肯定了高本汉成就的同时也批评了其错误,提出了自己的新鲜见解。《诗韵谱》则是依据《古音说略》的标准,专门为《诗经》的注音订谱的另一部专著,依照毛诗“风”“雅”“颂”的次序逐首注音,校正了前人的疏漏,阐发了自己的创见。1946-1948年间陆先生在《燕京学报》上发表有关古官话语音史的论文九篇,都是关于近代普通话语音发展史的研究,如《释中原音韵》、《记邵雍皇极经世的“天声地音”》等,为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贡献了独到的见解。
 
  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陆志韦先生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曾进行北京话单音词的研究,为后来出版的《北京话单音词词汇》写了一篇三万多字的说明书,提出了他对汉语语法的新颖见解。关于如何观察“词”的语法性质,他提出必须破除两种障碍:一个是“最重要的应当是一个词在句子里最普通的地位,其次是它自身的意义”;另一个是“万不可以把西洋人为西洋语整理出来的语法系统套在汉语的头上”。基于这种认识,他在定义汉语中“词”这个基本语法单位时,经过详细论证提出了“同形替代”原则,这可以说是结构主义方法应用于汉语研究的最早实践,也成为此后汉语学界的普遍遵循。
 
  陆志韦先生在语言研究所工作期间,先后主持过文字改革、汉语语法和汉语史的研究工作。在文字改革方面,为了解决拼音文字的分词连写问题,陆先生从1953年起就带领一些中青年研究人员对北京口语材料进行分析,搜集了三四万条词条,进行分类整理,写成了《汉语的构词法》一书,于1957年出版。全书共二十章,分别研究了构词学的对象和手续、虚字、向心格的名词、向心格的动词、向心格的形容词、向心格的副词、连词等、数词和数量名结构、后补格、动宾格、主谓格、并立词、重叠格、后置成分等。书中用来鉴定和分析词的方法称为“扩展法”,就是以同形替代法为基础,参考其他研究成果拟定的,至今仍是语法学家公认的有效方法。《汉语的构词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汉语构词法的专著,资料的完备和分析的深度都远远超过前人,对汉语语法研究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1958年,陆志韦先生和吕叔湘先生一起领导了语言所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项目,目标是总结四十年来我国现代汉语语法的成绩,参考国外语言学者的见解,写成一部符合现代普通话语法实情、同时体现现代语法学理论的论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陆先生和吕先生领导语法小组写出了以《语法研究上要求加强协作》为题的文章,列出九个方面53个课题。陆先生亲自指导组内青年同志进行句法方面的专题研究,写出了关于助动词研究、连动式研究、兼语式研究和副动词研究等几篇高水平的论文,对汉语中谓词性成分连用问题进行集中研讨。这一组文章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和方法论方面的讨论,研究中贯彻的从形式标志出发的分析手续,为此后的汉语语法结构分析树立了范例。1960年前后,陆先生主持汉语史研究组的工作,领导制订了语音史、语法史以及词汇史的研究计划。他带领组内同志撰写汉语语音史,又制定了《左传》语法的研究计划,遗憾的是,这些工作并没有全面展开。
  陆志韦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学者和教育家。在抗日战争时期,陆先生因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曾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坚持斗争,出狱后一直拒绝为日伪服务,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在北平进行大逮捕,出动军警包围燕京大学,搜捕进步学生。陆志韦先生大义凛然,挺身而出,发表了义正词严的讲话,面对面地同反动派进行了坚决斗争,保护和营救地下党员。北平解放前夕,他极力抵制和反对将燕京大学南迁,支持护校斗争;解放初期,他积极配合整顿恢复学校秩序。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科研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语言学论著目录

《汉语和欧洲语用动词的比较》,《燕京学报》1936年20期。
《中国字和中国教育》,《教育学报》1937年第2期。
《论节奏》,《文学杂志》1937年第1卷第3期。
《证广韵五十一声类》,《燕京学报》1939年第25期。
《三四等于所谓“喻化”》,《燕京学报》1939年第26期。
《唐五代韵书跋》,《燕京学报》1939年第26期。
The Voiced Initial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When Were They Aspirated? ,哈佛燕京社英文单行本,1940年出版。
《说文广韵中间声类转变的大势》,《燕京学报》1940年第28期。
《试拟切韵声母之音值并论唐代长安语之声母》,《燕京学报》1940年第28期。
《说文解字读若音订》,《燕京学报》1946年第30期。
《〈中国音韵学研究〉(高本汉)》,《燕京学报》1946年第30期。
《与唐兰教授论切韵中齐先等十八韵书》,北平《经世日报·读书周刊》1946年10月16日第10期。
《释〈中原音韵〉》,《燕京学报》1946年第31期。
《记邵雍皇极经世的“天声地音”》,《燕京学报》1946年第31期。
《古音说略》,《燕京学报》专号之20,1947出版;台湾学生书局1971年重排本。
《记蓝茂韵略易通》,《燕京学报》1947年第32期。
《记徐孝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燕京学报》1947年第32期。
《记毕拱宸韵略汇通》,《燕京学报》1947年第33期。
《金尼阁西儒耳目资所记的音》,《燕京学报》1947年第33期。
《楚辞韵释》,《燕京学报》1947年第33期。
《诗韵谱》,《燕京学报》专号之21,1948年出版。
《记五方元音》,《燕京学报》1948年第34期。
《记三教经书文字根本》(附谐声韵学),《燕京学报》1948年第34期。
《国语入声演变小注》,《燕京学报》1948年第34期。
《借字浅说》,《燕京社会科学》1948年第1期。
《目前所需要的文字改革》,《观察》第4卷第9期。
《关于拼音文字的方案的意见》,《人民日报》1949年9月6日
《〈经典释文〉异文之分析》(与林焘合作),《燕京学报》1950年第38期。
《目前能做些什么?》,《新建设》1950年第2卷第2期。
《北京话单音词词汇》 人民出版社1951年出版;科学出版社1964年修订版。
《〈经典释文异文之分析〉补正》,《燕京学报》1951年第40期。
《外国语人地名译音统一问题》,《中国语文》1953年第8期。
《在方言复杂的情况下,拼音文字能行得通吗?》,《光明日报》1954年5月26日。
《拼音汉文连写问题》(与蒋希文合作),《中国语文》1954年第2期。
《关于赫迈莱夫斯基先生的〈汉语的句法和形态问题〉》,《中国语文》1955年第3期。
《对于单音词的一种错误见解》,《中国语文》1955年第4期。
《关于北京话语音系统的一些问题》,《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文件汇编》,科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
《汉语的并立四字格》,《语言研究》1956年第1期。
《构词学的对象和手续》,《中国语文》1956年第12期。
《汉语的构词法》(陆志韦等著),科学出版社1957年初版,1964年修订版。
《什么叫做“押韵”》,《中国语文》1957年第12期。
《关乎简体字和拼音方案》,《文字改革》1958年第2期。
《补〈试论副动词〉——并略谈〈汉语语法教材〉论“介词”的部分》,《中国语文》1960年第5期。
《试谈汉语语法学上的“形式与意义相结合”》,《中国语文》1961年第6期。
《试论杜甫律诗的格律》,《文学评论》1962年第4期。
《从“谓语结构”的主语谈起》,《中国语文》1963年第4期。
《古反切是怎样构造的》,《中国语文》1963年第5期。
《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一)(二),中华书局1985年、1999年出版。
《陆志韦近代汉语音韵论集》,商务印书馆1988年出版。